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校园动态

详细内容

高考在即,这份“技巧攻略”值得一看

从容应对 “考前综合征”




距离高考已不足半个月,正值备考冲刺阶段,很多考生开始出现焦虑、食欲不振、难以入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等现象,这些其实都是“考前综合征”的表现。针对“考前综合征”,考生和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?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老师和心理医生。

正视焦虑情绪,科学备考

“老师,我感觉总是睡不好。”“老师,我现在很害怕考试,一想到考试就觉得情绪烦躁。”近期我市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,多了不少因出现“考前综合征”而前来咨询的高三学生。

“每次有学生来咨询,我都会告诉学生,你要正视自己的焦虑情绪,会焦虑会紧张是正常的,说明你有上进心,你在乎高考这件事。”梅县区高级中学教师洪碧霞说,高三学生适度的焦虑是好事,能够提高警觉性,增强行动力。而许多过度焦虑的学生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对其有过高的期待,对此,她建议在备考期间,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度关心、过度监督、过度期待,要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,给予其释放情绪的空间,同时尽量给予多点鼓励少点打击。

据了解,目前省市共5次大型模拟考试都已结束,高三年级各学科均进入第三轮复习,以学生自主备考为主。“这个阶段我们不建议学生盲目使用‘题海战术’,要回归课本,认真学习课本的基础知识。”洪碧霞认为,学生在冲刺阶段要重点做好查缺补漏工作,归纳总结好各个知识点,基础打好,心里有底,才不会过度焦虑。

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

梅州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医生罗海龙建议,考生如果出现过度的紧张、焦虑情绪,可采用“转移注意力”的做法来缓解,即: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来暂时忘记高考。“跑步、唱歌、画画等等,都是可以放松的。”罗海龙说,家长平时也可以多陪考生散步,倾听考生的心声,释放其情绪。另外,有失眠症状的考生,房间内可放一些能散发薰衣草、茉莉花香的物品,这些香气能起到安定神经的作用。每晚睡前还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、用热水泡脚来放松神经以达到助眠效果。

“有时候适当的心理暗示是很有必要的,要相信自己是棒的。”罗海龙建议,考生遇到难题时,要用“冷静”“我可以”等积极词语暗示自己,并进行深呼吸来放松调整身心,给自己一个轻松自信乐观的心理氛围,从容面对高考。

梅州日报记者:吴海清

高考“抢分”策略

一、向规范“抢分”

规范是一种竞争力。审题须规范:辨题型、明问题、划重点;书写须规范:大小适中,卷面整洁,不涂不抹;演算须规范: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统一;布局须规范:凸显答案、关键点、不越线;格式须规范:答案段落化、段落层次化、层次要点化、要点序号化;修改须规范:谨慎、清晰。

二、向技巧“抢分”

题目难度系数不同,答题技巧也不同。对于中低档题,抢分要“稳”,慢做会做求全对。尽量避免出现审题错误、计算错误、抄写错误、表达错误。

很多考生对压轴题往往缺乏信心,甚至有畏惧心理。其实,压轴题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递进性,近几年高考压轴题都是“起点低,坡度缓,尾巴翘”。压轴题虽然很难得满分,但考生一定要有抢分的意识。当考生毫无思路时,采用猜想解答、跳步解答、缺步解答、高频知识试答等手段,或许能抢回一些分数。

三、向反思“抢分”

反思是抢分的有效手段,冲刺阶段要避免题海战,可做一些最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有参考价值的各地质检试题,同时要及时总结反思。

四、向调整“抢分”

考生要及时调整心态,事实证明,好的心态,更能发挥一个人的潜能。临近高考,不少考生都会遇到“高原现象”:使出浑身解数,拼尽全力,但学习效率不佳、学习成绩停滞不前,于是出现紧张感、压迫感。考生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,合理的饮食,适当锻炼身体。坚信一切会有最好的安排,这样“高原现象”也就会慢慢消失。


微信扫码

微信扫码

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031号   版权所有 甘肃金钟培训学院 备案号: 陇ICP备17004129号-1

seo seo